她们用青春“传道授业”

发布时间:2024-09-25

教育兴则国家兴,教育强则国家强。在教育的道路上,教师们如同一盏盏明灯,坚定地指引着学子们走上正确的道路,用行动诠释着“为人师”的职责,用爱和坚持帮助学生书写诗和远方。肩负育人重任,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,是他们的常态。一起走近几位高校教师,聆听她们的教学故事。

数字时代的大学老师:做学生的启发者和倾听者

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 乔飞

人工智能、大语言模型和大数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。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找到他们想要学习的任何知识,大多时候他们都是低头族。这让我时常思考两个问题:在这个高度数字化的时代,大学老师的作用是什么?我们又该如何与学生更好地交流?

一次本科生课堂上,我在讲授品牌如何吸引消费者注意时,引入探讨了心理学中的“认知吝啬鬼”模型,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产品包装中的颜色选择。课后,一位同学对我说:“老师,这个模型对我很有启发,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进行精力分配。”这让我意识到,今天的大学老师或许更多的是作为学生知识边界的拓宽者。我们需要将跨学科的知识引入课堂,激发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索,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
每个学期,我都会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各类学术竞赛。我喜欢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创意的时间。他们总是满怀热情,有各种新奇的想法分享。在这些时候,我的角色就是倾听者,记下他们的想法,与他们进入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。记得有一次,一位学生在讨论时提到她小时候经常幻想自己是“超人”,这一点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。接着,他们每个人都聊起了自己的故事,并把这些故事转化为比赛创意。我发现,学生们并不是不愿意说话,而是希望有人真正理解并倾听他们的想法。在这个充斥着各类短视频的信息爆炸时代,我们习惯了不断“输入”,却忽略了“输出”。而倾听是实现沟通的前提。当我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故事时,学生们总是兴致勃勃地点头,主动参与课堂讨论。

大学老师会对学生未来的人生与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时代,启发与倾听同样重要。只有成为学生知识边界的拓宽者和倾听者,大学老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。我们不仅能帮助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,同时也能反思自我,重新认识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。

教学相长:在“我与你”的对话中前行

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 刘叶子

在我的求学之路上,离不开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,优秀老师的言行早已成为我心中的范本和指引。初为教师,我希望把从老师们身上学到的关怀、责任和耐心传递下去。

以心交流,在平等中启迪对话。初入课堂是忐忑不安的,于我而言,教学是让我真正与他者相遇的机会,课堂应该是“我与你”的平等对话。想到这,便坦然了。我深信,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的关系是“共生”的状态:我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反思与进步,学生也在我的引导下不断成长与超越。在课堂上,我会用问题来启发学生,在这场共同的求索中,通过彼此启发构建出更为丰富而完美的学习氛围。

以学为基,在求索中共生共进。我经常感叹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飞速发展与日新月异,从短视频平台的爆火到如今人工智能的嵌入,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在重新定义我们生活的世界,与之相伴的是知识更迭速度的加快。

“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,自己就要有一桶水。”为了跟上实践发展的步伐,作为教师的我也在不断学习,唯有不断成长,才能真正带动学生的进步。上学期我开设了《人工智能与算法决策》课程,向学生讲解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与传播伦理,积极尝试将最新的技术成果融入课堂中,开展辩论等新兴课堂互动形式,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新技术的应用,批判性反思技术背后的伦理问题。借助课程反馈系统,我认真回复学生的反馈意见,并且不断改进课堂实践。

以情为桥,在陪伴中润物无声。正如马丁·布伯所强调“我与你”的关系一般,一场真诚的相遇,超越了一切功利的目的。我想师生关系也应如此。学生乐于向我分享心声,我发现其实不仅有关于学业的问题,还有很多包含着心理情感的疑惑以及对未来的焦虑,我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并提供切实建议,使他们在信任和理解中逐步找到自信与未来方向。

教学是一条不断变化延展的相互协作之路。每一次的课堂互动、每一次的反馈交流,都是对教学相长最形象生动的表现。我坚定不移地相信,在相互学习、相互促进的过程中,我与学生将共同走过更长的路途。

以梦为马:师生同行不断进取

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魏晨捷

回望从博士毕业到站上讲台的七载春秋,每一步都承载着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执着。

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,我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、新知识的敏锐嗅觉,不断探索着教学改革的新路径。无论是“雨课堂”教学平台还是“美育+思政”案例库,我不断探索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,努力打造智慧课堂。同时,我也积极接受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跨学科培训,将AI技术融入教学实践,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、高效的学习体验。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”成为了我教学的一大特色,竞赛实战中锻炼了师生双方的专业技能和思辨能力。用新技术赋能教与学,让学生成为直接受益者, 他们的创意与灵感被不断拓宽,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;我也在教学比赛和教学案例评奖中屡获殊荣,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为教育带来的无限可能。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因此,我常常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,走进社会的大课堂。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,从广州的街头巷尾到吕田的田野山间,从佛山的南派舞狮到梅州的包子豆腐,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无数个真实而又动人的瞬间。那些酷热里的汗水,不仅浇灌出了学生们的作品,更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责任感。每一个镜头背后,都是对当地文化与历史的尊重;每一次采访,都加深了他们对乡土情怀的理解。

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。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,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,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与严谨的治学态度。因此,我不断追求自我提升,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,与同行共同探讨教学心得与科研成果。在科研领域,我致力于探索戏剧影视学的前沿问题,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,为学生提供最前沿、最优质的教育。同时,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与批判性思维,鼓励他们勇于质疑、敢于创新。通过经典作品的赏析和讨论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观,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。

每当看到学生们在创作上绽放光彩、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时,我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。我想对所有的学生说:“感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,未来路上,让我们一起努力,以梦为马,光影同行”。